黑耀镜の恶魔城

查看: 749|回复: 3

Dvorak: Symahony No.9 " From the new world "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1 12: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8-13 01:06 编辑 <br /><br /><P>    <FONT color=#b34d76 size=3>出生于波西米亚的伟大作曲家德沃夏克,相对的在背景上便不如苏克优渥(最后提提苏克),然而在音乐上的成就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德沃夏克的父亲是一个屠夫,经营一家小酒馆,幼年时仅能经由村内的乐团满足他对音乐上的爱好,经由亲戚的帮忙,德沃夏克才得以进入布拉格管风琴学校就读(布拉格音乐学校的小分校而已)。德沃夏克早期的音乐生涯,是在捷克临时剧院里的乐团担任小提琴手过渡,其时乐团由史迈塔纳执管。后来因为获得奖学金的资助,及布拉格姆斯在出版家前的推荐及鼓励,德沃夏克才得以关注心力于作曲上~~~~~~</FONT></P>
<P><FONT color=#b34d76 size=3>       德沃夏克的作曲家身份令他被享国际声誉,在访问英国之后写作的合唱团,更为他在这个国家里赢得不少的友谊与尊敬。1892年应其赞助人之邀,前往纽约成立国家音乐学院,已落实其赞助人为耕耘美国作曲人才培育园地,而建立一所国家音乐学院的心愿。在家乡,德沃夏克是继史迈塔纳之后,致力于创作一种超越国界,即取材于波西米亚的民谣,却又严格遵守自布拉姆斯以降,所创立的德国古典乐风范的捷克民族音乐。</FONT></P>
<P><FONT color=#3300ff size=1><b>有关symahony No.9"From the now world"</b></FONT></P>
<P><b><FONT color=#3300ff size=1>背景介绍:</FONT></b></P>
<P><FONT color=#bb4474 size=3>“新世界”交响曲完成于1893年,德沃夏克曾说:“作曲家有义务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本国本民族的精神,但并不意味要一成不变的采用这些民谣旋律,而是制作曲时应反映出其精神。”这也是珍纳特。特伯邀请德沃夏克来美之目的,希望能发觉一些代表美国本土的作曲家。他认为黑人灵歌和印第安民谣最反映美国的特色 。</FONT></P>
<P><FONT color=#bb4474 size=3>有人说在“新世界”中可听出灵歌和印第安民谣的旋律,也有人说乐曲中的切分音与五声音阶音和进行,均与居住的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扎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有着共通的性质。德沃夏克将第九交响曲命名为“新世界”,可知他的确将民谣的精神融入作品,而非一成不变的抄袭民谣旋律~~~~</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1><b></b></FONT> </P>
<P><FONT color=#0000ff size=1><b>赏析(嘿嘿,转载的)</b></FONT></P>
<P><FONT color=#b34d76 size=3>第一乐章 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 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 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 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
    第二乐章 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 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 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恋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 旋律优美绝伦, 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
    第三乐章 谐谑曲,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音乐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带有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清丽、明快,富有五声音阶特色;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 乐章的中间部分主题悠长而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 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FONT></P>
<P><FONT color=#b34d76 size=3><FONT color=#000000 size=1>最后放音乐,只放第四章,其他的手动</FONT></FONT></P>
<P><FONT color=#b34d76 size=3><FONT color=#000000 size=1><b>第一章:慢板稍快板(Adagio-Allegro Molto )</b></FONT></FONT></P>
<P><FONT size=1></FONT> </P>
<P><FONT size=1><b>第二章:极缓板(Largo )</b></FONT> </P>
<P><FONT size=1></FONT> </P>
<P><FONT size=1><b>第三章:活泼的快板 ( Molto Vivace )</b></FONT> </P>
<P><FONT size=1></FONT> </P>
<P><FONT size=1><b>第四章:如火的快板 ( Allegro Con Fuoco )</b></FONT> </P>
<P>前面提到要介绍苏克</P>
<P><FONT color=#3300ff><b>约瑟夫.苏克</b></FONT></P>
<P>   <FONT color=#c43c72 size=3> 捷克作曲家与小提琴家(1874-1935),是德沃夏克的得意门生及女婿。其父为村内凤琴师及小学校长,11岁进入布拉格音乐学院就读,分别受教于Antonin Bennewitz与Joset Foerster门下研修小提琴与乐理。在Hanus Wihan组成的“捷克四重奏”里担任第二小提琴手,一直到1933年苏克退休,四重奏乐团随之解散。除了参与演出之外,苏克在作曲上的成就不凡,并任教于布拉格学院,传授作曲课程,对后辈捷克作曲家影响极大。</FONT> </P>
<P>    </P>[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1 1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8-13 01:06 编辑 <br /><br />并不是玩深沉,只是觉得很好,推荐给你们听[em01]

发表于 2005-10-21 15: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8-13 01:06 编辑 <br /><br />越来越像EZ的“军火”了

发表于 2005-10-21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8-13 01:06 编辑 <br /><br /><P>不错</P><P>只是比较卡</P>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主页

GMT+8, 2025-1-11 01: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 CVCV.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