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6-16 10:49 编辑 <br /><br />突要跳樓
老師勸說
媽媽緊抱
答應下樓
昨天上午10時30分左右,位於海珠區江海大道的某中學,一名高二的男生小李(化名)跑上一幢4層高的教學樓頂樓,揚言跳樓。該校老師發現後勸阻,並立即通知小李的母親前來勸說。經過近5個小時的勸說,下午3時20分,小李才在旁人的攙扶下走了下來。學校老師介紹,小李是因為癡迷動漫遊戲,才有此異常舉動。
他突然跑上4樓要跳下去
昨天上午上體育課的時候,體育老師發現小李沒有來,他抬頭一看,看到小李在操場對面的教學樓頂邊緣上走動!
小李還跨過了樓頂的花壇,走到了防護欄外面。體育老師立即通知校方,校領導和小李的班主任馬上趕來。沒想到小李的情緒突然激動起來,大聲喊道:“只有兩個選擇,要麼你們走開,要麼我跳下去!”
老師們一邊試圖穩住小李的情緒,一邊打電話報警、通知小李的媽媽和教育部門。警方和消防隊員火速趕到現場,消防隊員在樓下鋪起氣墊。小李的媽媽也隨即趕到。小李開始不想見媽媽,不讓媽媽上樓頂,老師們勸說之後,他才肯讓媽媽上樓。
小李的媽媽上到樓頂,苦苦相勸,但小李不為所動。小李平時喜歡跟表哥溝通,小李的媽媽撥通了他的電話,小李接過了電話,跟表哥聊了起來,但表哥也沒能說服他。小李這段時間正在接受心理治療,跟醫生溝通得不錯,小李的媽媽又撥通了醫生的電話,小李也沒有接受醫生的勸說。
勸了近5小時他走下頂樓
下午2時,小李站在樓頂,老師在一邊勸說,一邊用手拍著小李的肩膀。可能是因為兒子不聽勸說,小李的媽媽兩次拿起一根木棍欲打小李,均被老師勸阻。
下午2時30分,小李在老師的勸說下往後退了幾步,走到了一處柵欄的旁邊,這時他離樓頂邊緣已有5米左右,基本脫離了危險區域,小李的一位朋友單獨留下來和他談心,但他還是會沿著欄杆走來走去,情緒不太穩定。
下午3時左右,小李的情緒最終穩定了,老師、同學們一起走了過來,四五個人將小李圍在中間,大家一起做小李的心理工作。
下午3時20分,已經站立了近5個小時的小李在眾人的勸說下終於同意離開樓頂。
他癡迷動漫行為異常
小李的同班同學說,小李平時也挺好的,不太喜歡說話,有段時間比較喜歡玩動漫遊戲,行為有點怪。
小李的老師介紹,小李初中不在該校就讀,高一時才來就讀。剛開始成績一般,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進步很快,是班上的前十名。平時跟老師和同學相處也不錯。但在2006年9月份,小李迷上了動漫遊戲。有時候就穿著一些很像動漫遊戲裏人物的衣服上學,經常說一些動漫遊戲裏的術語。他同時也迷上了心理學和犯罪學的書,看的都是大部頭的書。
2006年12月的一天,課間休息的時候,小李突然把班上的同學趕出教室,只留下幾個好朋友,他拿出了一張寫好的紙條,上面寫著:我的遊戲已經結束了,我要和這個世界說再見了!接著就沖出了學校。學校的老師趕緊四處尋找,後來得知小李已經回家,老師們才松了一口氣。
今年1月9日,小李在上課的時候,突然情緒失控,一拳就打在教室的櫃子上,隨後用拳擊碎了老師桌面的玻璃。大前天和前天,小李都帶了一支仿真的手槍來上課,老師問他是怎麼來的。他笑著說,“這是個秘密”。 小李的級組長莫老師說,小李特別喜歡說英語,在樓上勸說他的時候,他有時候就只說英語,並要求找一個懂英語的老師來對話。
該校的鄺書記說,學校特別為他建立了心理輔導檔案,每隔兩周與之談心。其家長說,小李近期已到醫院進行心理和藥物上的治療。
心理分析
他為何在動漫中迷失
青春期,我們很容易有一個偶像。
這是因為,我們還未建立起一個成熟人格,也即內心的“我”還不明確,這時,我們就會不斷地去崇拜一些偶像,但崇拜他們,是為了向他們學習,將他們的一些人格特質吸收到自己的心中。
等成年了,我們就不容易崇拜誰了,因為我們有了一個穩定的“我”,不怎麼需要再向誰認同了。
顯然,小李的偶像是動漫中的人物。並且,看上去小李對這些虛擬人物的認同度很高,不僅模仿他們的形象,還學他們的語言。就是說,他嚴重迷失在這個動漫的虛擬世界裏。
不過,必須強調的是,我們不能因此歸罪於動漫。因為,小李之所以如此嚴重地迷失,首要的原因是他極可能有一個空洞洞的心,他的人格非常不成熟,所以他很需要非常認同一些虛擬的或現實的偶像,來強烈地充實他的心理,推動他的人格的成長。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動漫,他也會嚴重地認同其他的偶像。一個孩子為什麼會有一顆空洞洞的心?或者說得學術一點,他為什麼會沒有一個充實的自我?
心理學一個最基本的道理是,一個孩子6歲前的經歷造就了其人格基礎,而其內容則主要是他和重要親人的關係模式。如果這個關係模式健康而穩定,這個孩子的人格也會健康而穩定。並且,他一開始認同的是父母,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會逐漸去認同看起來比父母更強大的人。不過,如果他一開始和父母或重要的撫養者的關係健康而穩定,那麼儘管他會崇拜偶像,認同偶像,但因為他已經有了一個堅實的人格基石,他不會迷失,而且對偶像的崇拜也不會很瘋狂。
小李對動漫的認同如此強烈,那是因為他以前沒有一個穩定的人格基礎。究其原因,可能是他和家人的關係有點問題。
從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點跡象。是的,小李在樓頂上的舉動給許多人帶來了麻煩。但我們必須懂得一點:他才是整個事件中最痛苦的人。然而,他的媽媽顯然不懂這一點,相反卻在兒子瀕臨自殺危險的時候,卻試圖用棍子去教訓他。想必她會苦惱,會困惑,會感到尷尬甚至丟臉,但這個時候,她更應該深深地懂得,她的兒子比她痛苦得多。如果在這樣極端的時刻,她都不能體會兒子的痛苦,那其他平常日子中,這一點可能就更難做到。
轉自:廣州日報
--------------------------------
這個分析...O恩...有些同意的...但這公式不一定可以套在任一個人身上O尼...
這個都只不過是個微觀的個案分析...這個有那麼簡單O馬...天曉得??
還有那個分析說少了某個主要POINT O尼= =
真想了解一下那小孩在想什麼...
; 901 |
|